一、目标
以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中面临的护理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
重点建设逐步具备承担省内重大护理学领域相关科学研究与国内重大合作研究能力的学术团队。
建设高水平护理研究室,高层次学术交流中心,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社区护理领域疾病护理干预模式研究基地。
1-2个领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方向、队伍
1.护理教育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①突出统计和人文特色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②护理学科多功能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包括护理统计研究平台、护理学基础实验平台、临床护理技能平台、护理人文社区平台的建设③应用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包括《护理统计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教材编写,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护理统计与研究》课程开设及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承担等。
学科带头人:张永爱副教授
队伍状况: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1人,硕士8人,共9人
2.妇女保健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①孕期妇女保健研究,从细胞层面上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白细胞介素10在早期自然流产母胎界面的表达②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对女大学生中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及青春期痛经的调查研究
学科带头人:王立芹副教授
队伍状况:教授2人,副教授1人,硕士3人,共8人
3.社区护理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①探讨我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需求及构建社区护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②结合我校定位培养社区护士途径的研究与实践③社区抗生素合理应用现状调查及综合干预的研究
学科带头人:宋梅副教授
队伍状况:教授1人,副教授4人,硕士4人,共7人
三、队伍建设
1.三秦人才1人,培养博士生1人,在读博士生1人,新增教学研究与实验技术人员4人,其中方向1新增2人,方向2新增1人,方向3新增1人。
2.加快青年教师培养
①实施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临床培训3个月,包括护理临床操作,教学方法、讲课比赛、教学展评。
②积极配合省教育厅职称评定办法改革,增加晋升副教授要求:发表SCI论文1篇和省级以上基金项目金额限定5万以上。
3.加快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高国际化水平
五年来,选派15位教师通过中意合作陕西省职业培训项目,访问交流到意大利、美国、韩国学习交流。
四、科学研究
1.承担各种科研项目22项,获资助经费到款58.6万元。其中国科金1项,韩中合作项目1项,其余是陕西省科技厅、卫生厅、教育厅项目。
2.发表SCI论文5篇,CSCD收录论文6篇,CSSCI收录论文2篇,均是填补了既往的空白。
五、人才培养
(一)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高
1.教学改革
①国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护理学科多功能创新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②省级教育厅护理特色专业
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④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护理专业
⑤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性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⑥省级教改项目8项
⑦课程改革:省级本科精品课程2项,校级本科精品课程3项目,校级双语示范课程2项,优秀课程3项。
2.教学成果
①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②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③发表教改论文15篇,在《陕西教育》、《重庆医学》、《西北医学教育》、《现代护理》等刊物发表。
3.优秀教材
教改教材8部,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7部,世界图书出版社1部;此外自编教材1部。
4.教学名师
①张永爱副教授于2013年度评选为陕西省三秦人才、校级师德先进个人。
②近5年我院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1人次。
③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二)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1. 2008-2013年共招收本科生2198人(本科1730人,专升本468人),已毕业854人(本科496人,专升本358人),授学位851人(本科494人,专升本357人);2008-2013年招收护理专业专科生2301人,毕业3175人。
2.培养人才质量
①护理学生初次就业率可以达到98.50%,年底就业率可以达到99.25%。
②本科毕业生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近三年分别是97.85%、98.26%、99.48%。
③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近三年分别为、47.37%、62.96%、67.79%;六级通过率三年分别为9.47%、15.64%、13.86%。
④学生参加学校英美原声配音大赛、2013年冬季越野赛、“友好杯”辩论赛、健美操大赛等获得团体一等奖。
⑤近五年来获得国家奖学金21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同学达368人,护理学院累计向本科生发放各类资助金额约798万元。
⑥学生发表期刊论文2篇。
六、平台建设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定了我院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七、标志性成果
1. 2009年“15310护理教改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12年“护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13年“适应国家新医改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